有道是「沈默是金」,在談怎麼說話之前,我先得談怎麼不說。因為禍從口出,常常不說要比說好得多。
舉個最近的例子吧!上個月台灣有位官員在被質詢的時候說錯了話,被K得滿頭包。事情是這樣的,台灣南部連日豪雨,造成淹水,於是有人質詢農委會的官員該怎麼幫助受損的農民,那位官員回答:「根據我們的統計,雲林、彰化、高雄,他們都沒有達到我們所謂的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標準,比如說雲林要達到一億八千萬,事實上,三個地區加起來損失差不多二千多萬而已。」
各位一聽,就知道他為什麼被K了,只怪他多講了那「而已」兩個字,如果他講「三個地區加起來損失差不多二千萬,沒達到救助標準。」怎麼可能有問題呢?
請各位千萬別怪這個官員笨,要知道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「多說半句廢話」的毛病。而且往往因為那麼半句廢話出問題。
舉個我自己的例子,有一天我跟朋友約好中午碰面,因為辦公室忙,出門晚了些,對方著急了,又不知道我的手機號碼,就撥電話到辦公室問。電話是我秘書接的,她挺聰明,說「劉先生早出門了,應該在路上,馬上就到了。」
你說,她不是答得很好嗎?偏偏她畫蛇添足,又加一句:「劉先生很忙的!」
我那朋友一聽就火了,回一句:「他忙?我不忙嗎?」跟著就看我進門了,又把那火發到我頭上:「你秘書說你忙,好像你遲到有理似的,你要知道我也忙耶!」
你說我那秘書笨不笨?我又倒楣不倒楣?
事實上,我的秘書非常聰明。而在講話的時候愛畫蛇添足的人常常很聰明。
再舉個大家常碰到,或常犯的毛病。你是職員,老闆問你今天客戶一共叫了幾箱貨。
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,那天特別少,只叫了十箱。你是不是很可能答:「報告老闆,今天只叫了十箱耶!」
你現在想,一定覺得這樣說沒什麼錯。但我要很鄭重地告訴你:如果你只是個小職員,小主管,你錯了!除非你是合夥人、大主管、或老闆娘,你最好不要說「今天『只』叫了十箱。」而應該講「今天叫了十箱。」
甚至我得叮囑你,就算你是大主管,或老闆娘,你最好也說:「叫了十箱。」
為什麼?因為你不是老闆,你應該先客觀的把事實數字告訴他,下面他要跳起來,或大吼:「什麼?才叫十箱?怎麼搞的?」都是他的事,你沒有資格用你的主觀去影響他。
沒錯!你不能影響他!在心理學上有個實驗──給許多人看一段車禍的影片,然後一個一個分開問他們那車禍的情況。當問的人用:「請您回憶一下那意外的情況。」或「請您回憶一下那車禍的情況。」又或者「請您回憶一下那慘劇的情況。」因為使用「意外」、「車禍」、「慘劇」的詞的不同,會造成那些答話的人很不一樣的形容。
連對小孩都一樣唷!我們都認為小孩最誠實了吧!但是據實驗,如果你讓一個陌生人在幼稚園教室裡走一圈就出去。然後問小朋友對剛才那個好可愛的叔叔,或剛才那個怪叔叔的印象的時候,可能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。為什麼?因為你給導引。
同樣的道理,當老闆問你情況,你要先冷靜地、客觀地答事情,不能先加入自己的好惡意見。平常客戶一叫貨,就是一百箱,今天叫十箱,跳不跳起來,冒不冒火,或要不要哭,要不要開會檢討,是老闆的事,你要交給老闆去思考。
或許你說你就是老闆,也有這樣的職員,你不覺得不好,甚至覺得職員這麼說,是跟公司一個鼻孔出氣,是榮辱與共。
對不起!你錯了。要知道,當小職員說「某某討厭的客戶今天來過。」或「某某分店今天才賣了三樣東西」的時候,他顯然是幫你這個老闆反應,甚至要指導你反應,好像說完就要看你露出厭惡的表情或火冒三丈。對一個有紀律的公司,對一個領導者,或對一個需要作出正確判斷的領導階層,作下屬的都應該先提供客觀的事實。
同樣的道理,記者作新聞報導,也必須客觀。發生了凶殺案,在那嫌犯沒被判決有罪之前,你不能稱他為殺人兇手,只能說他是嫌犯,否則就可能是新聞審判。
知道了這一些,如果你是職員、小主管,下次你老闆問你情況,我建議你先冷靜地告訴他實情,千萬別添油加醋,甚至火還沒起,你就先加油。
相對的,如果你是老闆,碰上這種愛添油加醋的職員,你也要糾正,說「今天叫貨叫的是多還是少,由我來判斷,請你們以後不要加這些形容詞。」
現在讓我們回頭想想,如果台灣那位官員只是客觀地答:「農業損失二千多萬」,而不是「二千多萬而已。」是不是好太多了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lsonl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